跟着古代版“小红书”学用香
翻开《红楼梦》,与其说是读小说
不如说是点开了一部
古代生活美学博主的vlog合集
穿搭、茶饮、美食、制香……
样样精致到让人想“一键三连”
沉浸式体验大观园
五感全开才到位
今天我们不谈木石前盟
不论家族兴衰
只聚焦一个感官维度:嗅觉

《再进大观园:红楼梦博物纪》
“猊动香袅”章节内页
当你用刷生活博主的视角看红楼
会发现曹公笔下那个“猊动香袅”的世界
还藏着一部古代调香与用香指南
蘅芜苑主理人薛宝钗:古法合香大师
走进薛宝钗的蘅芜苑,你闻到的不是寻常花香,而是一场《楚辞》级别的香草盛宴。
只见许多异草:或有牵藤的,或有引蔓的,或垂山巅,或穿石隙,甚至垂檐绕柱,萦砌盘阶,或如翠带飘飘,或如金绳盘屈,或实若丹砂,或花如金桂,味芬气馥,非花香之可比……贾政叹道:‘此轩中煮茶操琴,亦不必再焚名香矣……’
《红楼梦》第十七至十八回
这位清冷系博主不用浓烈香薰,却让满院异草自然散发清香。她的调香哲学是:天然的环境香才最高级。
而她私人订制的“冷香丸”,更是古法合香的巅峰之作。
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,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,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,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……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……还要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,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,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。
《红楼梦》第七回

这套融合了节气的制香工艺,把“天人合一”的生活美学实践到了极致。难怪宝玉闻到她身上“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”时,完全猜不出香源何在。
元妃赏赐的端午节礼中,薛宝钗得到的红麝香珠堪称古代香氛配饰的典范。

红麝香珠应该是用朱砂、麝香等物,以合香工艺制成的手串……薛宝钗的红麝香珠因为含有朱砂,所以颜色红艳,而麝香气味强烈持久,具有开窍醒脑的作用。加上其他香料药饵制成香珠,戴在身上,不仅漂亮,还有类似今天风油精、清凉油等药物提神醒脑的功效。
黄欣《再进大观园:红楼梦博物纪》
这种将美感与实用完美结合的配饰思路,放在今天的小红书,绝对是爆款笔记。
潇湘馆学霸林黛玉:天然体香氛围组
如果说宝钗是主动调香,那黛玉就是被动散发的天然香代言人。
第十九回中,宝玉突然被一缕幽香俘获:
只闻得一股幽香,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,闻之令人醉魂酥骨。
《红楼梦》第十九回
当被问及带的什么香时,黛玉自己都说不清楚。这种不刻意、不造作的香气,恰如她“阆苑仙葩”的人设,可遇而不可求。
而她写经时点的藏香,更是将氛围感拉满:
藏香是由藏红花、雪莲花、麝香、藏寇、红景天、丁香、冰片、檀香木、沉香、甘松等几十种名贵藏药及香草手工制作而成的药香。
黄欣《再进大观园:红楼梦博物纪》
在清雅的潇湘馆内,一盏清茶、一炷藏香,这位“学霸”博主的工作环境,让现代人也羡慕不已。

贾府日常:古人的香氛生活智慧
《红楼梦》中的用香场景丰富到可以开一个古代香氛生活馆。
1. 手炉、香饼:便携的暖香源
袭人给宝玉手炉里放的“梅花香饼”,是一种“专为焚香制成的小巧饼状的炭,便于随身携带”,取暖的同时暗香浮动,特别适合现在的天气。

2. 百合香:大气的空间香氛
贾府节庆必备的“百合香”又被称作“百和香”。唐代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》记载有“百和香”的配方,是由多种香味浓烈的香料合制而成。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,它们是以某种沉香为“君药”,配以其他香药作为“臣药”,然后根据不同场合,调整“沉檀龙麝”等香料比例的一种高级合香。
3. 探春的佛手:天然果香
探春房中“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”,是最高级的自然扩香方式。佛手是柑橘属植物,所以又叫佛手柑,有疏肝理气、和胃止痛、燥湿化痰的功效,而且自带沁人心脾的淡雅清香,满室生香而不刻意。

4. 贾芸的职场智慧:香料开路
想在大观园求职的贾芸,深知“凤姐正是要办端阳的节礼,采买香料药饵的时节”。他借钱购买冰片、麝香等贵重香料送给王熙凤,成功拿下花木种植项目。
这份对人情的“嗅觉”,在今天的职场同样适用。

从薛宝钗的冷香丸到林黛玉的袖中香,从元妃赏赐的红麝香珠到探春房内的佛手香,曹雪芹用香气织就了一张细腻的人物关系网。
如果你也被这些香事吸引,想要更深入地探索红楼世界,推荐阅读《再进大观园:红楼梦博物纪》。这本书从茶、香、扇、戏、琴、棋、书、画、衣、食、住、游等多个维度,带你重回那个精致到骨子里的美学世界。